<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聚焦青海

奮楫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新青海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系列述評之三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雷欣鈺    發布時間:2023-03-09 07:33    編輯:成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癸卯兔年,奮躍而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青海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真抓實干,江源大地,吉兔呈祥、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政府助企措施得當,政策落地有聲,助企暖企政策持續擴圍,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如同縷縷“春風”,激發了市場“活力”;隨著《青海省搶抓機遇促發展活動方案》的正式印發,工業擴規增產、招商引資提效等專項行動也隨即啟動;2月26日,青海省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省級專場招聘會在西寧啟動……

  從春天出發,青海堅定不移走上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向“美”而行,牢記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堅持以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為統領,全面啟動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篤“實”夯基,堅決破除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求“效”有為,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整體推進一批戰略性謀劃、制度性設計、關鍵性舉措、支撐性工程,經濟實力逐年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以“協”善治,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聚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內外統籌、多向并進的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絲綢之路古道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共”富“共”贏,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一大批惠民舉措相繼落地,共同富裕扎實推進。

  非凡十年,偉大變革,為高質量發展寫下最好注腳。

  更好融入和服務擴大內需戰略,不斷增強青海在資源能源領域服務保障國家戰略需要的能力

  青海是保障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發展熱土,青海充滿了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

  清潔能源開發行動,圍繞水、風、光、地熱、天然氣5個能源品種,明確了推進清潔能源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深度挖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潛力、打造國家級光伏發電和風電基地、推進光熱發電多元化布局、穩步推進地熱能等其他清潔能源發展等5項任務。計劃到2030年海南藏族自治州清潔能源并網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左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全省光熱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以上。

  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行動,圍繞加強省內骨干電網建設、打造西北區域電力調蓄中心、推進跨區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率先打造零碳電力系統、提升需求側響應水平6個重點開展工作,引領全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示范行動。計劃“十四五”期間,建成投產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二期配套清潔電源,開展青海第二特高壓外送通道研究論證工作。

  縱觀青海更好融入和服務擴大內需戰略,無論深度融入國內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鼓勵和引導發展要素向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生態旅游、特色農牧業和優勢新興產業等領域集聚,增強供給體系的適配性、速配性、規模性,有效對接國內市場需求,還是逐步擴大特色優質產品貿易規模,加強鹽湖資源開發、新能源等領域國家規劃重大項目及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無一不在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從量變到質變,是客觀的經濟規律;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是變化的時代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國內大循環對青海提出的新任務、帶來的新機遇,揚長避短,主動作為,瞄準“雙循環”格局下國家之所需、青海之所能,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發展規律,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增強青海在資源能源領域服務保障國家戰略需要的能力。

  加快推進產業“四地”建設,走出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時至今日,青海在加快推進產業“四地”建設上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省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鉀肥支撐了全國一半的農耕用肥,鋰電產能接近全國產能的三分之一,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加快建設。

  清潔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居全國首位;建成全國首條全清潔能源特高壓輸電通道、世界最大規模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構建形成從電子級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制造,到系統設計與集成、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維的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天空之鏡”等工業文化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培育壯大,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

  綠色發展深入人心,環保設施日趨先進完善,一環一環的綠色鏈條環環相扣……青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產業“四地”建設為牽引,做大做強綠色工業產業,全力以赴構建綠色低碳的工業體系,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已經成為當前青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和新優勢。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青海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決扛起青海在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中的使命擔當。

  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城市與鄉村是一個互補互促、互利互融的有機整體。城市是引領、輻射和帶動鄉村發展的發動機,鄉村則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麻吉村依托區位優勢,打出一個又一個響亮招牌,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鄉村。依托“油嘴灣花海農莊”,麻吉村旅游收入、就業人數不斷增多,建起農家院,蓋起小樓房,村民的生活也是煥然一新。來旅游的游客多了,村級項目綜合收入也逐年增多,村里人積極從事鄉村旅游相關產業,2022年全村旅游收入1000萬元,村民直接分紅90萬元,全村300多戶,至今有200多戶人家買了小汽車。

  村子大發展,村里人精氣足。很多農民不光積極參加當地縣、鄉組織的技能培訓,掌握了電焊、木工、挖掘機、駕駛員等技藝,還有農民學管理、善經營,在家門口尋上致富路,成為新一代的鄉村致富帶頭人。一件件鄉村創業實事正在改變農村、農民的面貌。

  一路逐夢,“發展”與“人民”緊緊相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與應有之義,這要求我們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多措并舉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部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時指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青海將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抓住科技創新“牛鼻子”,讓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更足、成色更足、底氣更足

  在江源大地上,競相涌現的創新成果、攻堅克難的創新勇氣、拔節生長的創新人才,讓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更足、成色更足、底氣更足。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堅持“資源+資本+科技+市場”核心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的鹽湖資源,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強資本運作和科技創新,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堅持“生態優先”,聚焦“鉀、鋰”主業,積極延伸產業鏈,實現企業向高質量、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從增速奔向提質,釋放出空前活力效應。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萍紕撔率谴蛟旄哔|量發展新動能和新機制的關鍵,是應對、解決實現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風險和挑戰、矛盾和問題的法寶,是打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天地的方法和路徑。為高質量發展“照明”、為共同富裕護航、為社會主義建設添彩,都需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水平,瞄準科技最前沿,向最關鍵處挺進、在最需要處發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發揚科技創新精神,扎扎實實推進科技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激發創新潛力,我們一定能實現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偉大變革,閃耀真理光芒。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連日來,在位于西寧市東川工業園區的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西寧太陽能電力分公司IBC組件制造分廠,生產車間機器聲轟鳴,各項作業正快速高效運轉,劃片、串焊、排版、EL檢測、層壓、組框、固化……企業主打產品IBC組件的生產線一刻不停,開足馬力交付訂單。

  憑借產品超高品質、超高可靠性與服務,企業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兩條腿”發展,銷售業務涵蓋12個國家、國內16個地區,不斷擴大商業版圖,打破了國外產品在高端應用產品市場的壟斷局面。公司2022年出口合計33.19兆瓦,出口額7335.91萬元;2023年伊始截至目前出口6.48兆瓦,出口額1569.61萬元。目前已經接到的歐洲國家訂單,基本滿足2023年生產。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直面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青海各族干部群眾從容作答,將改革開放這場偉大覺醒引向更高境界。

  非凡十年,深刻昭示:改革開放具有歷史必然性。踏上新征程,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充分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圍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暢通經濟循環、擴大內需、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全面綠色轉型等持續深化改革,加強系統集成、精準施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時光為卷,奮斗作筆。在希望的田野上,無數奮斗者的火熱故事,匯成青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闊答卷。

  今年52歲的冷木貢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扎蘇合村的牧民,他黝黑的面容、健碩的身體,一看就是個放牧的好手。他是泉吉鄉生態文明工作隊的隊員,一把鉗子和一個編織袋是他撿垃圾的必備品,也是當地人保護家鄉生態環境的見證。

  剛察縣對照創建“國家衛生城鎮”“全域無垃圾示范縣”和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工作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為著力點,將生態旅游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全縣31個行政村組建生態文明工作隊,投資555萬元配備清運垃圾的車輛及設備,不斷加強“禁塑”、垃圾分類、美麗鄉村建設。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青海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舉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站在歷史的峰巒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時代風云,更準確把握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發展寄予厚望,賦予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使命任務,對照黨的二十大的戰略擘畫,認清所處的歷史方位,青?吹酶忧宄阂粩嗌罨瘜“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的理解認識,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擔當新使命的首要任務,一張藍圖干到底,堅定不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春風浩蕩,不可阻擋。奮進新征程,時和勢在我們這一邊,主動權也在我們這一邊。只要保持良好態勢,發揮獨特優勢,凝聚精神力量,搶抓重大機遇,就一定能夠在高質量發展中創出一條新路來。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