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各地

【迎接全國兩會】小草莓托起千萬元大產業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李增平    發布時間:2023-03-02 07:57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初春時節,西寧至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寧互一級公路旁,一排排溫室大棚引人注目。大棚里,種植的是時下人們喜歡的草莓。歷經10多年的發展,互助縣形成了以塘川、臺子、威遠為中心的草莓種植帶,高原草莓產業已在彩虹的故鄉蓬勃發展,托起一個千萬元產值的產業。

技術人員檢查草莓生長情況。圖片均為西海全媒體記者 祁曉軍 攝

  小草莓成“致富果”,今年鮮果產值有望達2000萬元

  2月28日,互助縣塘川鎮蔡家堡新村的劉志斌,拎著一大桶剛采收的草莓從大棚出來,準備分揀包裝后給客戶送去。“草莓長勢不錯,個大味甜,眼下批發價每公斤50元。”劉志斌笑著說。

  5年前,劉志斌從互助縣蔡家堡的山上搬到了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塘川鎮。2020年,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在蔡家堡新村召集有意愿的搬遷戶舉辦草莓種植培訓班,劉志斌學技術、聽發展,了解草莓產業的發展,在西寧打工的他決定回鄉創業種草莓。

  “互助的草莓產業發展有基礎,縣農業示范園區有好的扶持政策,這給了我回鄉創業的底氣。”劉志斌說,以前就知道草莓貴,但從沒想過種草莓,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不僅手把手教技術,還提供溫室大棚和草莓苗,他租種的5個溫室大棚,第一年基本回本,現在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劉志斌所在的塘川鎮的草莓種植基地成為西寧及周邊區域市民體驗鄉村采摘游的好去處,一顆顆草莓成了種植戶的“致富果”。

  “這一茬草莓去年11月就已經上市了,每天來采摘草莓的人絡繹不絕,一天有3000元的收入。”說起自己的草莓事業,劉志斌滿臉笑容,他說:“現在我最不擔心的就是銷路,最擔心的就是沒草莓賣。”

  互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海拔高,冷涼氣候,晝夜溫差大,農作物病蟲害少,年平均氣溫6.7℃。特殊的地理氣候資源,使得互助縣成為全國草莓設施栽培、特別是夏秋草莓種植的首選地區之一。2022年,互助縣種植草莓鮮果面積達到200畝,產值1000多萬元;今年種植面積300畝,產值有望達到2000萬元,草莓產業已經成為互助群眾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發展的“甜美產業”。

正在生長的草莓。

  培育“甜美事業”,8個品種草莓在青海生根結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ブh農業示范園區作為青海省唯一的“雙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在示范引領、培訓推廣、展示帶動、種苗繁育、高素質農牧民培育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塘川鎮草莓種植基地的種植戶們努力收獲草莓產業帶來的“甜美”,而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則是草莓種植的“學校”,教授種植戶如何收獲這份“甜美事業”。

  “最近幾天,前來園區參觀培訓的團隊特別多,平均一天有五六十人來參觀學習。”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科技部部長韓占海說。

  走進園區現代化的溫室中,一排排草莓苗被栽種在花盆中,整齊排列在種植床上,一顆顆草莓如同寶石般鑲嵌在綠油油的植株上。白中透粉的“白雪公主”、紅潤鮮亮的“圣誕紅”、奶香味濃的“章姬”……陣陣果香沁人心脾。

  近年來,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通過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出了紅顏、章姬、白雪公主、圣誕紅、天仙醉、甜查理、京藏香、越秀8個適宜青海高原設施栽培的草莓品種。

  “我們篩選出的這些草莓品種,適應性強、抗逆性好、上市早、產量高、適口性好,畝產達2000公斤左右,產值在6萬元左右。”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高級農藝師宋繼昌向前來參觀的團隊介紹。

  “這個草莓應該沒熟吧!”看著白色的草莓,不少人詢問。原來,這是新品種“白雪公主”,白色的草莓打破了很多人對草莓的認知,它果面白色、種子紅色,好像是一顆普通草莓未成熟的樣子。

  “你不要看它的苗株比較嬌小,產出的果子可不小,價格更是普通草莓的好幾倍。”宋繼昌說。

  像這樣的參觀調研,在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一年能達到8000人次以上。此外,還承擔著科技特派員服務、農牧業科技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

  韓占海說,農業示范園區就是要以“三農”為中心,真正從農牧民的需求出發,通過展示、推廣、培訓等方式讓農牧民學會、種上、種好新品種,用新技術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草莓品種“偌西亞”。

  做強草莓產業鏈,力爭草莓苗繁育規模達2億株

  “盡管我們的草莓多年來一直不愁賣,但我們不能光著眼于鮮果市場,小富即安,還要往更長遠方向看,發展草莓產業鏈。”韓占海說。

  韓占海所說的“長遠”,是市場環境變化對草莓產業提出的新要求。這幾年,我省種植草莓的農戶逐年增加,草莓種植已經從零星種植,成為規;N植,不僅互助,平安、大通、湟中等地也成片發展,對草莓品質的要求更高。

  另一方面,種植戶對草莓苗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面對市場新需求,草莓僅以單一鮮果致富,未免有些“勢單力薄”。

  “從2018年開始,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與北京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北京市林業果樹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協商,在互助縣合作開展高原草莓產業培育和發展,確定了互助縣草莓產業發展新方向,除了草莓夏秋鮮果栽培,還要發展高原草莓種苗繁育。”韓占海介紹。

  走進曾經的草莓種植大棚,現在已完成升級改造,成為草莓的“育嬰室”。“這一棚草莓苗是我們去年11月份種下去的,再過一段時間草莓苗匍匐莖長到1米左右,就可以進行扦插育苗了。”宋繼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一棚的草莓苗,能繁殖出10畝左右的生產苗,一株草莓苗的價格能賣到1.5元,一個棚能有12萬元左右的產值,與種植鮮果相比育苗的產值能翻一倍。”

  “這一棚的草莓生產苗已經預訂了,大約8月份扦插好就發往江蘇了。”宋繼昌說,互助的草莓種苗,苗壯、根系發達、成活率高,最關鍵的是青海獨特的高原冷涼氣候使種苗發芽分化比南方草莓產區提早20天左右的時間,而且病蟲害發病輕,即使是常規方法繁育的種苗也帶病少,有很好的市場競爭力,深受市場歡迎。目前,園區主要為互助及周邊種植戶供應草莓生產苗的同時,還銷往江蘇、上海、浙江等地。

  據韓占海介紹,去年園區完成草莓品種比較試驗、拱棚夏秋草莓試驗示范、草莓穴盤根苗根系發育試驗等基礎性試驗研究3項。加快草莓脫毒苗繁育體系建設,完成草莓莖尖剝離6000顆、脫毒原種苗2.1萬株、繁育原種苗8.5萬株,生產苗50萬株,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

  放眼未來,深耕草莓產業,互助縣正朝著下一個目標邁進;ブh將加強園區“草莓穴盤扦插育苗技術”科研成果轉化,做大做強青海高原草莓種苗產業,建成全國高原草莓種苗繁育中心,力爭在互助縣草莓苗繁育規模達到2億株,占全國草莓苗需求量的10%。同時,加大草莓鮮果種植示范推廣力度,重點向威遠鎮周邊、卓扎灘原生態景區附近、威遠鎮到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東和段公路沿線、塘川鎮、五峰鎮、哈拉直溝鄉等示范推廣,力爭全縣草莓種植面積達500畝以上。

  時刻關注草莓技術新動態的種植戶劉志斌,對繁育草莓苗十分關注,他計劃明年進一步擴大規模,承包20座溫室大棚,除了種植鮮果,也嘗試繁育草莓生產苗。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既要立足特色資源,又要找到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ブ錄龅母咴瓪夂,為特色種植業發展提供了天然優勢。從零星種植發展到規模種植,從單一農戶到成立草莓種植合作社,從單一銷售模式到形成集鄉村旅游采摘、電商銷售于一體的草莓產業服務鏈,從外省買苗到自己育苗,再賣向外省,互助的小草莓長成了大產業,振興了鄉村經濟,托起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實踐證明,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只有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推進產學研有機結合,才能把特色資源轉化為致富一方的特色產業,互助的小草莓,是一扇窗口,值得借鑒、思考。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