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聚焦青海

“民生”之筆描繪海東幸福圖景
——“非凡十年看海東”之民生福祉篇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俊 董健人    發布時間:2023-02-27 07:33    編輯:李娜

農村孩子吃上免費“營養餐”。陳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各項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的80%以上;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控輟保學工作得到國務院高度認可;

  “拉面經濟”勞務品牌提升為省級發展戰略,拉面扶貧模式被國務院作為先進向全國推廣;

  海東醫改工作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

  “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在全國推廣;

  樂都區“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模式在全國推廣;

  兜牢民生底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均達100%;

  ……

就醫便捷化。陳俊/

  這是十年來,海東市委市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盼、紓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接續發力,飽含深厚民生情懷和溫暖人心的民生“成績單”,蘊含著河湟各族兒女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幸福圖”。

  從事30多年村醫的馬衛平回憶,從醫之初,一個藥箱就是他的全部“家當”,相當于也是一個“簡陋的移動醫務室”,出診全靠兩條腿,診斷全憑聽診器,藥品、針劑加起來不超過十種,一個人包攬鄉村“全科醫生”。

  “鄉村醫療條件大不一樣了,尤其是近10年,村村建起了醫務室,常規診療設備一應俱全,醫護人員中中西醫都有,最為突出的是現在村衛生室有70多種藥,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了改善,常見病不用出村了。”馬衛平說到現在的變化,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轉導鄉王家莊村村民馬玉,前幾年因為孩子生病花光了積蓄,那時候兒子也沒有收入,家里收入全靠農作物,因此成了低保戶。近幾年通過鎮上民政干事幫扶解困,依靠大病救助、臨時救助等各項救護政策,家里的光景一點點開始有了起色。如今,不僅擺脫了低保戶身份,辦起了“家庭牧場”,兒子兒媳外出務工月收入達6000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從師范學校畢業后,一直在樂都區瞿曇的鄉村學校教學。28年前,我所在的學校沒有圍墻,沒有宿舍樓,沒有塑膠跑道,學生們就在一間簡陋的瓦房里上課。”從教28年的辛梅花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的情景滿是感慨,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用黑顏料刷在墻上的“黑板”是20多年前大多數老師上課的“三件寶”。她做夢都想不到近十年,從城鎮到鄉村,學校成為了新地標,校園成為最美風景。

  9年前,和眾多家庭一樣,市民劉長婕和丈夫及一雙兒女過著幸福而又平淡的日子,丈夫在工地打零工,劉長婕在平安區互助路焊條廠上班,日子過得恬淡幸福。2013年7月,劉長婕所在的車間發生生產事故導致其右臂致殘,就業一度陷入困境。2019年,通過平安區殘聯舉辦的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和殘聯重點引導,劉長婕來到了海東市森林商貿有限公司,在家電坊從事抽油煙機銷售,F在,劉長婕成為“銷售王”,還帶動丈夫一起從事家電銷售,2022年春節,劉長婕和丈夫盤點一年來的成績,僅靠賣油煙機收入就7萬多元。

  ……

  民生故事里,蘊含的不僅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厚度”,濃縮著惠民的“溫度”,更是海東努力推動民生事業的生動縮影。

  十年來,海東市將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秉承“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每年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投入民生領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采取一攬子實實在在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急難愁盼,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十年來,海東堅持就業優先,累計新增就業9.3萬人,勞動力轉移就業538.7萬人次。僅拉面行業一項就吸納勞務人員18萬人;六縣區改擴建、新建中小學校逾百所,平均每年各縣區就有一到兩所中小學校拔地而起;全市脫盲驗收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9%以上,鄉村掃盲驗收合格率達100%;兩基人口覆蓋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7%,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2%,非文盲率達99.8%,全民受教育程度創歷史新高;海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達26773人,就業率總體保持在89%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十年來,海東城鄉低保每年保持10%的增速,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提高到628元每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4800元每年,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救助金按月發放,城鄉低保分類施保全面推行。2016年以來,累計支出救助資金27.03億元,共救助各類城鄉困難群眾89.56萬人次。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海東市委市政府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同頻共振,廣大黨員干部更是懷著強烈的愛民、為民、惠民之心,以實現更多的新增就業、減少更多的貧困人口、出現更多的藍天白云、織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網等目標接續發力,切實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位更高、成色更足、質量更好。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