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人物故事

【聽黨話 感黨恩 跟黨走·和諧青海行】
一顆感恩的心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發布時間:2023-02-23 08:11    編輯:孔令磊

在店鋪里忙碌的代青永措。攝影:程宦寧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知識學到手了,要‘反哺’家鄉,一直以來是我的初心。”2019年從青海大學畢業后,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巴塘鄉相古村的代青永措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家鄉,面對很多的不理解,代青永措總會說:“走出去,就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代青永措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從小學到大學深受“教育”的結果,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念,已深深根植在了她的心中。

  回到家鄉后,代青永措兌現自己當初的“承諾”,開始帶著自己的父老鄉親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勇毅前行。

  “察吾拉”一個聽起來很富有當地特色的合作社,就是代青永措的“主戰場”,也是村民的“搖錢樹”,從瀕臨倒閉到門庭若市,從年年虧損到月收入幾萬元,代青永措把家鄉的“土貨”插上了“翅膀”,也鼓滿了鄉親的腰包。

  2月18日,環衛工人還在清掃馬路上的積雪,迎著刺骨的寒風,代青永措早早出門,從玉樹市前往老家相古村“收貨”。

  一路上,湛藍的天空下是連綿的雪山。代青永措用手指著遠方說:“你看那個有點矮的小雪山,就叫‘察吾拉’,它是從玉樹市到我們相古村的一個‘標志’,當初之所以給合作社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家鄉,要帶著大家一起邁向幸福的生活。”

  說起合作社,代青永措打開了話匣子:“以前,這個店鋪叫玉樹市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我的父親達格和村里另外17戶人家集資一起開的,但是因為缺少經驗,合作社每況日下,最后只能面臨停業。”

  而此時,畢業回來的代青永措,正好需要一個平臺“大展拳腳”,她通過大學生創業貸款,拿到了5萬元的啟動資金,這才有了如今的“察吾拉”。

  車子很快到了相古村,不少牧民已經聚集在村委會的小廣場上了,有拿蕨麻的、有拿酥油的、有拿風干牦牛肉的……看到代青永措下車,大家一下就圍了上來。她說:“老規矩,排好隊,只要東西好,大家有多少我就收多少。”

  相古村牧民布才仁說:“2019年,我就和永措合作了,她三五天就來村里收購我們的東西,每次都是現收現結,而且她給的價格都會比市場價高出幾元,我們也都愿意把最好的貨賣給她。”

  “就是,永措是我們看著長大的,這丫頭有出息,賺錢也不忘帶著我們一起掙,現在一年下來,最少能增收幾萬元。”排在布才仁身后的尼瑪接過話茬說。

  在代青永措心中,自己的家鄉就是“聚寶盆”,這里有廣袤無垠的草場,有民族特色的、豐富的“土貨”。

  “我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有六個人,來自不同的城鄉,每次放假回學校,爸媽都會給我帶上滿滿一包吃的,有藏式點心、藏式糖果、風干牛肉,一到宿舍大家都會搶著吃,評價很好。”代青永措回憶著說,“他們的肯定,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要回家鄉創業的決心。”

  在大學里,代青永措就是一個民族團結意識強、和諧友愛、守望相助的典型。如今在家鄉,不管走到哪里,她的心里始終裝著“大家”、裝著“共同富裕”。

  目前,代青永措的合作社與相古村及玉樹市周邊的40多個牧戶及合作社簽訂了購銷協議,同時,還帶動了10余名農牧民群眾實現了就業增收。

  滿載而歸的代青永措,臨走時總會和大家嘮嘮嗑,她說:“只要感黨恩跟著黨走,鄉親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

  回到店里,代青永措開始整理收回的“土貨”。她說:“收只是第一步,賣才是最重要的。”

  說話間,代青永措已經架好手機,開始直播了。“感謝廣州的朋友對我們的支持。”“是的,我們的貨都是純天然手工制作的,大家可以放心購買!”

  在直播間,面對全國各地顧客的提問,代青永措總是可以用藏漢雙語為大家一一解答,這樣一來,她不僅是在本地“圈粉”,還吸引了不少外地粉絲。

  在代青永措的微信里,就有這樣一個成都的大姐,她叫李慧菡,是2022年通過抖音直播認識的,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李慧菡買了一些酸奶和肉干,然后就是第二次、第三次……現在,李慧菡不僅和代青永措成為了朋友,還變成了代理商,批量的從代青永措這里進貨。

  代青永措說:“雖然我們二人只是通過微信溝通,但是李慧菡就像是我的姐姐一樣,每當我有困難的時候,她都會耐心地開導我鼓勵我,生意不好的時候還給我出金點子。”

  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代青永措已經開拓發展了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的農特產品代理商近30家。她說:“2022年,在抖音直播了139場,而每一次直播,我最開心的就是不僅可以讓家鄉的‘寶貝’走出牧區,走出玉樹,走出青海,還可以讓更多的外地人了解玉樹,了解康巴文化,提高家鄉的名氣。”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