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人物故事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盡心盡力守護好綠水青山
——記全國人大代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部部長許慶民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魏 爽    發布時間:2023-02-19 07:27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結合本省實際,探索建立環境要素中新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通過監測,為我省土壤環境保持清潔穩定提供技術支撐……”

  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實驗室里,全國人大代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部部長許慶民正和同事圍繞《青海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一起討論交流如何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的方法。

  “80后”的許慶民,從2008年研究生畢業進入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以來,長期從事土壤和農村環境的監測采樣、數據分析評價、審核、上報以及各類環境質量報告編制等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數據審核分析評價工作,每年審核各類土壤數據上千個,各種環境分析報告報表近百份。一年中,他有半年的時間都在野外采樣,奔波忙碌在田間地頭開展針對性調查研究,從樣本采集、分析測試到報告編制,每個環節都確保要達到“真、準、全”的標準。

  “不是在會議室、實驗室、一線部門,就是在采樣、調研、指導、服務的路上。”“就算是休息,思考的也是工作”,這些簡單的話語是同事們對許慶民勤勉敬業、實干擔當最直觀的評價。

  “苦點累點不要緊,要確保采樣進度和采樣質量。”在野外工作,許慶民時而出現在山間林地,時而躬身在田間地頭。有時為采集一個土壤樣品,他和同事們早出晚歸、連續作戰,鞋上沾滿了泥土,汗水濕透了衣服,完成了一批批土壤樣品采樣、制備及流轉工作。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許慶民還會花更多時間走訪調研基層生態保護情況,耐心答復群眾咨詢問題,收集整理相關意見。

  “多年來,生態環境監測從環境保護的‘耳目’‘哨兵’,逐步發展成為環境管理的‘基石’和‘生命線’,為生態環境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支撐,這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心中也有了更大的希望。”正是基于此,許慶民聚焦服務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擔當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參謀,強化基礎保障,提升支撐作用。2022年,許慶民參與編制完成《青海省典型行業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方案》《青海省區域土壤環境監測調查實施方案》兩個技術專項方案,順利通過國家技術審查并獲得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同時,主持編制完成《青海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完成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采樣、青海湖監測等多項涉生態環境專項監測等,先后答復30余項技術標準或技術文件的意見征求。

  近日,許慶民工作的日程排得很滿,參加各類會議、開展項目謀劃和協調組織、編寫環境分析報告……忙完一天的工作,許慶民打開筆記本,在代表建議下又補充了三五行字,為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做著準備。

  “作為一名新當選的、來自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基層代表,能夠參加全國兩會,我內心十分激動,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許慶民看來,人大代表不僅僅是一個光榮的稱呼,更是一個為民代言的崗位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談到履職,許慶民坦言:“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將充分做好調研工作,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忠實代表人民利益,積極為環境保護事業發聲呼吁。同時,將結合自身工作,鼓足干勁、明確目標,以實際行動做好生態環境監測這一基礎工作,為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