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圖片頭條

【一講兩穩三促·萬名干部下鄉】讓鄉村更美鄉情更濃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 王晶    發布時間: 2023-03-03 07:59    編輯: 童洋

村民們圍坐一起認真聽宣講。西寧市湟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老吳,你現在養了多少只羊?收入咋樣?”

  “我養了300只羊,一年收入大概10萬元左右。”

  ……

  2月27日,天氣逐漸回暖,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鴿堂村一戶農家院中,村民們正圍坐在一起認真聆聽駐村第一書記趙志沛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一問一答中,充滿了對新一年的期盼。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將‘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放在了第一位,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大家要多種糧、種好糧……”趙志沛向大家講起了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糧食安全的內容。

  “黨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讓我們種田人更有信心,更有奔頭了。”鴿堂村種植大戶魏有蓮興奮地說,“這幾年我流轉了13公頃土地種植燕麥和油菜籽,今年我準備加大種植規模,合理調整種植結構,進一步做大做強種植產業。”

  “土地承包到期后是否可以延長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有哪些惠農政策?”“養殖牛羊,政府會有什么扶持政策?”村民們紛紛拋出自己關心的問題,趙志沛細心解讀鄉村振興相關惠民政策,一一解答村民們心中的疑惑。鼓勵大家要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融入鄉村治理全過程,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者。

  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變化、論政策、談發展,回顧以前,展望未來。

  “這幾年村里真是一年變了一個樣,一年又變一個樣。”脫貧戶劉貴生說。2017年依靠產業扶貧資金5400元,劉貴生和村里的10戶貧困戶開始了養殖之路。如今,劉貴生不僅脫貧了,還養了10多頭豬,日子越過越紅火。

  “是啊。”劉貴生的話剛說完,村民趙國忠接過話茬,“以前村里的路不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遠一點的更愁人,想要去鎮上買點東西,14公里的路程開車得40分鐘。”他說:“現在好了,硬化路修到了每家每戶,我們要去哪里,開著小車,20分鐘就到了。”

  聽到大家談得熱鬧,十多年前嫁到這里的村民張志清也忍不住插進話來說:“談起以前,那時我嫁過來,走的路全是稀泥巴,村里都是些土房子,基礎設施建設也很少。”

  張志清說著話都停不下來,“現在日子好多了,村里不但修通了路,進行了危房改造,還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我們晚上還經常去跳廣場舞呢。”

  “大伙說的都沒錯,咱們鴿堂村的群眾,在黨的帶領下,靠著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困。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持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和安全管理,推動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重點村一體化建設。咱們村地處腦山地區,風景優美,現在我們就是要尋找新路徑,因地制宜,重點發展旅游產業,讓咱鄉親們的收入穩步提高。把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趙志沛的一席話,引發了村民們強烈的掌聲,大家紛紛叫好。

  為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地落實。連日來,湟中區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鄉鎮干部、青年志愿者進村入戶。根據各村實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面對面向村民宣傳解讀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傳遞黨的惠民政策,助力鄉村振興闊步向前。截至目前,田家寨鎮共開展中央一號文件宣講43場次,輻射群眾6000余人次。

  “為了更好地建設現代化新農村,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我們把學習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創新宣講模式,確保打通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田家寨鎮黨委書記郭守榮表示:“我們以群眾關心的‘小、微、細、實’等方面的關鍵小事為切口,積極引導村民種好糧食、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田園綜合體小鎮,讓各類理論政策變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黨的方針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記者手記: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走進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鴿堂村,干凈整潔的鄉道,如詩如畫的田間美景,清新的空氣……不管是駕車行駛在寬敞大道,還是漫步于村落的田間小徑,來過這里的人都會被這個美麗的鄉村深深吸引。

  很難想象,幾年前這個村還是一個貧困村。經過脫貧攻堅戰,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茁壯成長,為該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序做好鄉村振興打下基礎。

  談及鴿堂村基本情況,駐村第一書記趙志沛如數家珍,光伏產業、牛羊養殖、鹿養殖產業等發展路子,有效帶動村民增收。駐村兩年來,趙志沛見證了村里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村容村貌的整體提升,他打心眼里希望鴿堂村發展得更好、村民生活更富足。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鴿堂村立即召開會議,組織干部群眾深入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對于未來的發展,在與村“兩委”干部交流后,趙志沛認識到要從“輸血”到“造血”轉變。在現有的基礎上,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的壯大,都需要依托可持續的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硬指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牢牢抓住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走出特色之路,為鄉村賦能。在傳統農業往現代化農業轉變的當下,發揮本土資源優勢,探索旅游發展新路子,開辟增收新渠道。”趙志沛堅定地說。

  目前,鴿堂村正在充分利用獨特區位條件及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和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把握地區農業優勢,實現鄉村農業產業振興,帶動鄉村百業興旺,美麗鄉村建設穩步向前。

  駐村第一書記趙志沛等人作為鄉村振興的“先行者”,實現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積極帶動周邊農民投入新產業,展現出良好的產業前景。未來,隨著鴿堂村基礎設施等配套建設逐漸完善,便可以培育謀劃更多產業項目,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信通過一批批“先行者”的努力與探索,鴿堂村的特色產業會有更多可能,并以特色產業叩開鄉村振興之門。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日本特爽刺激大片
<wbr id="udaye"></wbr>
<xmp id="udaye"></xmp>
<listing id="udaye"></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