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青(圖左一)為村民講解各項惠民政策,并了解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走!跟我們去村里牧戶家轉一轉。”馬春青走出辦公室,開車帶著記者和聯點干部,沿著302省道前往村民家。馬春青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鄉草達坂村駐村第一書記,2月10日,青海省萬名干部下鄉活動正式啟動,1.3萬余名干部陸續入鄉進村,他是其中一員。
“宣傳好‘中央一號文件’,是每個駐村工作隊的責任和使命。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原原本本貫徹落實在基層,落實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中,落實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雖說幾天前村里已經召開了“中央一號文件”宣講會,但是只來得及了解一部分群眾的需求,剩下的還要去村里入戶,才能讓“中央一號文件”更加入心入腦。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每年出臺‘中央一號文件’就是為了發展農牧區,咱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來到村民索南旦增家,馬春青開門見山,鼓勵有牛有草場的索南旦增,嘗試發展新型牧業經營主體,實現多渠道增收。
一碗奶茶見底,馬春青講得熱烈,索南旦增一家聽得認真。“這兩天我從手機上看到‘中央一號文件’,但很多內容不明白,馬書記這樣一講,我心里有底了。”索南旦增激動地說:“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把牧民的路咋走都規劃得明明白白,那必須干出個好樣子。”
草達坂村分布在302省道沿線,交通十分便利。“這幾年村里的主干道都整修過,群眾出行越來越方便了。”小轎車行駛在平整的村道上,草達坂村聯點干部阿柔鄉副鄉長周維新望著窗外不由感慨道。
“黨的政策好!眼前這條硬化路,就是通過鄉村振興政策的相關項目修起來的。”馬春青接過話茬說,去年7月份他剛來草達坂村駐村,入戶的時候,這條路到處坑坑洼洼,一點也不好走。
“路好了,車多了。”草達坂村黨支部書記海明笑著說,現在牧民家家戶戶有車,以前轉場趕著牦牛馱帳篷,現在有車后,轉場的東西搬到小車上,又快又便捷。
來到老黨員加特家,58歲的加特老人,拿出糖果和油炸饃饃,熱情地招待大家。“‘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我們以后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黨員群眾要凝心聚力一起干。”坐在加特老人家客廳,馬春青笑著說出了入戶的目的。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馬春青接著講道:“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建立,草達坂村劃分禁牧區,按冬夏季不同草場輪牧,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做好草畜平衡工作,保證草原能持續為牧民合理利用。”
“村兩委放心,我作為黨員,定會帶好頭,管好自家的牛羊,嚴格按照輪牧要求放牧。”加特老人笑著說,這幾年牧草生長得很好,尤其通過科學養殖的普及,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大家嘗到了草畜平衡的甜頭,保護好草原都能做到。
“家里只有我和上小學的女兒,沒有牛羊也沒有草場,生活上有困難。”走進38歲的才讓吉家,她便哽咽著說出了自己的難處。
“你別著急,我們回去先幫你申請一份臨時救助,渡過眼前的難關。”馬春青和海明入戶宣講的過程中,不忘了解群眾遇到的困難和訴求。根據才讓吉家的情況,馬春青準備上報至就業局,希望就業局能在縣城為她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馬上就要進入旅游季,我會聯系咱們村的牧家樂,給你提供服務員等崗位沒啥問題!”海明的話,讓才讓吉重拾笑顏,并說道:“黨的政策這么好,我有信心把日子過好。”
回去的路上,探討起“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馬春青和海明言談間信心十足。
草達坂村擁有阿咪東索國家級“5A”景區,阿柔部落游牧文化生活基地是青海省五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302沿線還有不少村民開辦的牧家樂,草達坂村還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旅游示范村。
近兩年內,草達坂村采取“村級黨組織+股份制合作社+致富能手”“企業(合作社)+基地+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模式,持續加大人財物投入力度,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后勁更足了。
“2022年投資的草達坂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建設項目,20萬元的收益前兩天到村賬戶了。”海明笑吟吟說,有了這筆錢進賬,除了給村民分紅,余下的錢用來村里旅游產業的開發,鄉村旅游+生態畜牧業,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雙雙開足馬力,草達坂村以后的光景會越來越好。